.:.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被搬上好莱坞电影的华裔顶级眼科医生:发出华人自己的声音[34P]
本頁主題: 被搬上好莱坞电影的华裔顶级眼科医生:发出华人自己的声音[34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麻油叶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2177
威望:1451 點
金錢:56682 USD
貢獻:30000 點
註冊:2024-04-08

被搬上好莱坞电影的华裔顶级眼科医生:发出华人自己的声音[34P]


根据王明旭医生自传改编而成的电影《光明》海报

在刚刚结束的美国亚裔传统文化月上,一部首次以第一代华人移民为主角,反映他们奋斗历程的传记性影片《光明》(英文名:SIGHT)在美国各大影院上映。这算得上好莱坞第一部不以中国功夫为卖点的有关华人的电影。影片上映后,主人公原型、世界顶级眼科医生王明旭被不少人誉为“华人之光”,而王明旭则告诉美国之音,他更想为华人发出自己的声音。有意思的是为了电影以及相关创作者不被中国封杀,电影中,王明旭在中国的一段历史却被篡改。

影片《光明》的开头便是令人揪心的一幕:印度加尔各答,一位残忍的继母将硫酸倒入熟睡中的小女孩的眼睛里。突如其来的恶毒随着小女孩的凄厉惨叫毁掉了她的眼睛,还不到3岁的她从此失去了光明。

电影这一情节完全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小女孩名叫卡嘉(Kajal),继母毁掉她的眼睛,试图让盲女去街头卖唱来博取同情和打赏,结果发现卡加没有唱歌天分,最终把她遗弃街头。

几年之后,盲女卡嘉被美国基督教慈善团体人士发现并带回美国,希望医术高明的眼科医生王明旭能够让她重见天日。
一部“抛砖引玉”的电影
电影根据王明旭自传《从黑暗到光明》(From Darkness to Sight)改编而成。王明旭医生的美国奋斗史堪称完美的华人履历:1982年,21岁的王明旭怀揣一本英汉字典和50美元孤身从杭州来到美国留学。经过多年奋斗,王明旭获得马里兰大学激光物理博士学位、哈佛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博士学位。王明旭之后成为美国FDA眼科审查委员会第一位华人委员、美国迈哈里医学院临床教授,并且创办了王明旭视力复明基金会,获得了美国眼科协会成就奖以及美国华人医学会终身成就奖。

王明旭撰写了10本英文原著眼科教科书 (7本被翻译成中文)、发明了羊膜隐型眼镜并捐出专利,至今已被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上万名眼科医生运用。他完成了世界第一例激光人工角膜手术,做了5万多例激光眼科手术。病人来自于全美各州以及世界55个国家。他还通过自己的基金会免费给像卡嘉一样的盲童做手术,让无数患者走出黑暗。

影片5月24日在美国各大电影院首映,目前票房约580万美金,在各大电影评论平台获得非常一致的好评。

“这部电影不止一次让我泪流满面。我们需要更多鼓舞人心、激荡灵魂、与人类产生共鸣的电影。我们的经历不尽相同,但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一位名叫“JoyMcClellanCarrillo”的观众在知名电影资讯网站IMDB的评论区写道。

福布斯(Forbes)网站5月23日的一篇影评说:“无论你是一个有某种特定宗教信仰或精神力量的人、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或者无论你相信或不相信--都会获得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令人难以置信的传记和一生的工作,为许多人带来了视觉并改变了世界。”

王明旭近日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家中接受了美国之音的视频采访。谈及写书和出电影的动机,王明旭坦言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在美国的华人。 他说,很多人有误解,觉得他了不起,但是他的经历在华人里面算得上中上水平。他说:“我知道很多华人工作相当不错。我在华人里面大概算中上,但是这不是我要强调的重点 -- 华人都太安静了。我希望站出来,发出我们华人自己的声音。我想树立一个先例,给大家抛砖引玉。”

一段让华人发光的“破冰之旅”

来美国四十多年,王明旭看到了很多华人被歧视和忽视的现象。他说,自己也曾在求学和婚恋之路上因为华人身份而被排挤。他说:“很多华人认为歧视不存在,但是他们错了。特别是过去的五到十年,中美关系越来越紧张。我意识到,中美关系的蜜月期已经过去,下面只会越来越差。”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华人在美国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都会成为过街老鼠。但是我们不能左右大国之间的关系呀,抱怨也没用。我认为我们都可以做一件事,就是要能够说出我们自己的故事。”

王明旭最早的启发,来自于美国已故华裔作家张纯如所著《华人在美国》一书。2005年读到这本书的时候,王明旭激动得给张纯如写信,表达自己的同感并且希望可以和张纯如本人见面。张纯如本人并未拒绝,但是她在几个月后因抑郁症自杀。

王明旭告诉美国之音,他希望中国的领导人接下来能放开眼界,和世界融合而不是脱钩,否则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成果也就毁于一旦。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王明旭的经历被拍成电影纯属幸运:他有很多病人是好莱坞大牌明星,比如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多莉·巴顿(Dolly Parton)等人。对他高超医术赞不绝口的演艺大腕通过口口相传,最终让王明旭的自传被制作人看中拍成了电影《光明》。

而王明旭也希望此片能够成为让华人发光的“破冰之旅”。他说:“不是说一个电影会改变命运,但是电影可以打开一条缝,使得今后华人有机会讲自己的故事。”

王明旭笃信“劳动最光荣”的简单道理,并且一直强调“别人对你的尊敬不是施舍来的,而是你自己挣来的”。他认为,华人不应该只在自己的圈子里活动,而是应该对美国社会做出贡献。他本人除了日常工作和拉二胡、跳交际舞等兴趣爱好,还创办了免费给盲童做手术的基金会。

回顾过去四十多年,王明旭告诉美国之音:“我们到美国来都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物质生活,就是站住脚,能够生存,能够有一个工作,有一个身份,然后再建立一个家庭。我来美国四十多年了,在过去二十年我一直想一个问题:大家都有工作,有房有车,这辈子就这样了吗?”

他形容自己现在是人生第二次启航:“我这一辈子,除了医学,就是帮助华人提高社会地位。我们不光要做,我们还要说。”

一段不得不“篡改”的历史

王明旭完美的履历很难让人想到他的人生几乎被中国六七十年代疯狂的“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运动彻底毁掉。关于这一段,王明旭在他的自传中有详细记录。

王明旭出身医生世家,父母均毕业于杭州的浙江医学院,从医对他来说是个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出生于1960年的王明旭在青少年时期正处中国最疯狂的年代:无休无止的政治运动、“上山下乡”、“文革”、学校被停、教育中断。

1974年,14岁的王明旭赶上毛泽东发动的“上山下乡”运动,虽然高潮已过但是尚未结束。根据当时的“先留”政策(城市居民每家可以有一个孩子留在城市),他可以不被下放到边远农村,但是失去了上高中的资格。无法上学的王明旭开始学习拉二胡,期待文艺才能可以让他有机会考上文工团,但是不久后又遇上文工团停止招生。在浙江医学院教书的父母亲无法眼睁睁的看着儿子无所事事,安排儿子去医学院“蹭课” – 偷偷去上大学的课程,直到有一天被发现后被赶出教室。

聪明好学的王明旭彻底被剥夺了受教育的资格,只得去了杭州一家印刷厂当包装工人,每天挣八毛钱。1977年,毛泽东去世的第二年,中国终于恢复高考,可是王明旭已经好几年没有上过学。在父母的帮助下,初中辍学的他通过短时间的恶补,以浙江省名列前茅的高考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并且由于成绩出色提前一年毕业被选中赴美留学。

影片《光明》把这段在王明旭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做了淡化处理,没有交代“文革”和“上山下乡”运动的背景,红卫兵的各种野蛮行径也被刻画成个人的霸凌行为,而非政府发动的系统性运动。

在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上,大部分观众给了这部影片五星好评,但是也有少量观众对于影片中淡化文革和王明旭的基督教信仰感到不满意。

一位名叫Henry Ren的用户给影片打了一星并留言说:“不知何故,电影有意淡化了文化大革命,将它描绘成一场由糊涂的年轻人领导的骚乱和抗议,这与事实不符。王博士离开中国前往美国的动机没有得到明确阐述。尽管影片暗示王博士厌倦了中国的混乱局面,但在揭示‘文化大革命’的真实历史以及知识分子如何在这种情况下逃离中国方面,影片却非常克制。总体而言,剧本和表演都明显缺乏深度。”

王明旭在采访中告诉美国之音,剧本花了长达六年的时间才完成。之所以无法完全按真实历史来拍摄,是因为好莱坞导演和演员都不愿意碰“文革”题材,担心自己因为描写中国的“黑暗”而在中国被永久封杀。

他说:“中国越来越强大,控制美国的各方面,包括好莱坞。‘文革’是60年前的事,但美国主流媒介几乎没有(拍过)。所以我们必须淡化,这样才能保护那些艺人和创作者。我们不能讲‘文化大革命’,不能讲‘红卫兵’,不能讲‘老毛’。然后把这个‘文化大革命’淡化成是一帮年轻人在造反,而且政府是正面形象,是镇压你们造反的。这完全是篡改历史,但是没办法,不这样改没人敢碰文革题材。”

一位居住在美国的来自台湾的知名导演拒绝执导此片时承认了他的担忧:“如果我被中国拉入黑名单,那我的作品以后永远都无法进入中国市场了。”

王明旭还是希望影片能有机会在中国上映:“我希望中国会接受,为什么呢?第一个,‘文革’是过去的事情,这个电影没有批评目前的中国政府。而且连‘文革’那段都没批评政府,而且还等于赞扬了政府。”
福利图



































赞(3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6-09 12:4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2-28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