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历史返寻味] 曹立仁:毁三观的中国近代史(连载完毕)
本頁主題: [历史返寻味] 曹立仁:毁三观的中国近代史(连载完毕)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沉睡的木玛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46764
威望:4722 點
金錢:2 USD
貢獻:67195 點
註冊:2018-11-16

支持发帖
TOP Posted: 01-20 20:47 引用 | 點評
这是个问题啊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46764
威望:4722 點
金錢:0 USD
貢獻:67195 點
註冊:2021-01-01

发帖辛苦
TOP Posted: 01-20 20:47 引用 | 點評
鸭打鹅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37684
威望:3732 點
金錢:1 USD
貢獻:19326 點
註冊:2022-02-02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0 20:48 引用 | 點評
繁尘路人甲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6021
威望:905 點
金錢:70 USD
貢獻:5300 點
註冊:2018-07-11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0 19:07 引用 | 點評
虚室生白


級別:俠客 ( 9 )
發帖:2213
威望:222 點
金錢:96360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7-09-11

年轻的时候就感觉近现代史就是被欺负的历史,现在回头看看,年轻真傻


點評

    TOP Posted: 01-20 19:34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4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孔子之外,春秋时代另一个比孔子更牛,牛到看透了一切,骑牛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的超级大牛人,老子。传说孔子曾经问周礼于老子。而在老子看来,孔子所提出的恢复周制,追求天下治平,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那就叫很傻很天真。
            老子认为,百姓真的要过好日子,那必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其实也好理解啊,国家越小,统治者力量越小,那么百姓的日子也就越好嘛。另一方面,老子又主张无为。无为又是啥意思呢?就是统治者不要自以为能够替百姓谋幸福,只要不剥夺限制百姓谋幸福的权力,百姓自然而然能过上好日子。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几次所谓治世,其实都是老子思想的贯穿,文景之治啦,贞观之治啦,康乾盛世啦,其共同特点,都是统治者不替百姓谋幸福啦,不规划设计美好蓝图啦,不搞大工程啦,无为,修养生息,减少赋役。老子的政治主张,其实是类似洋人政治学思想里的小政府,自由市场传统。
            老子和孔子的主张,其实都没有得到当时各国国君的认同。这两派学说的共同特点都是,以民为本。孔子是追求一个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兄谦弟恭的大同天下,通过各阶层的人都守各自的本分,都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以达到仁爱的世界。而孟子则更是明确地说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民众的福祉才是最重要的,国家则是次要的,而国君则是三者中最不重要的。
            老子就更夸张啦,别为我们小百姓谋幸福啦,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国君势力越小越好。追求文成武德的君王们,怎么可能接受这种主张。
            真正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各国君王们广泛采纳的,是法家的主张。法家的思想,是一个演变的过程,其中集大成而著书立说作系统性阐述的,是韩非子。
            法家的主张是以君权为本,通过变法,富国强兵。法家的思想,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首先是要废除封建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废除世袭贵族,消除可以抗衡君王的封建贵族势力,树立君王权威。
            其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垄断和管理。民弱则国强,国强则民弱。一方面国君必需赚到大钱,才可以养军队,另一方面,民众必需穷困,才便于治理,同时也更容易有建立军功的渴望。最早的法家人物是齐国的管仲,他不仅加强国家的商业垄断,而且很有创意地把娼妓业给国有化了。旧社会的妓院里,有的是拜猪八戒的,希望男人们都好色。有的是拜梁红玉的,希望能够有个好出路。而有文化档次的,那就得供奉管仲,因为他是娼妓产业化的第一人。嘿嘿。
            第三,通过法令刑罚约束民众,包括之前的贵族,唯有君王独尊。
            第四,钻研权谋诈术。这是所谓的“帝王之术”,以便君王能够驾驭群臣。
            简单介绍完儒家,道家,和法家之后,我想说说一直被鄙视的杨朱。
            在现代人而言,西方文明传统是发展出个体的人文主义,而东方文明传统,以儒家为代表,则是集体的人文主义。但是事实上,在先秦的百家争鸣时代,则也出现过个体自由权力的萌芽,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
            据说杨朱早年曾经拜会过超级大牛老子,因此也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他主张个人的自由,不可以被国家所约束。所谓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剥夺一个人的自由,是邪恶的。如果每个人都不需要为天下人作奉献,真的每个人都这么做到了,那么天下也就是治世啦。换句话说,只有从保障每个个体的自由出发,才可能真正追求到太平天下。这说法,简直就是西洋人的自由主义思想嘛。杨朱当然遭到当年包括墨子孟子在内各学派的围殴,留下一个被人鄙视的“一毛不拔”的成语之后,消逝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16 22:26 
    TOP Posted: 01-20 21:30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4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回过头去看封建贵族时代,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特点来。

            首先,封建贵族时代,是一个阶层社会,家庭出身,决定了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地位。社会下层的小百姓,是没有向上爬的机会和可能的。在孔子出现之前,受教育的机会,都几乎没有,怎么往上爬嘛?简单的说,贵族的娃永远是贵族,泥腿子的娃,世代是泥腿子。大家还记得周朝初年的周公旦么?普通诸侯国的下属贵族,叫卿大夫,周天子的下属大臣,当然要高一级,叫公卿。周公就是服务于周天子的一个官职,当然周公在周天子的直属领土之内,也有他自己的“家”,叫周城。周公旦是第一位周公,他的子孙一直到东周时代,还是周公,其中最出名的,当然是国民暴动之后,和召公一起摄政的周公,后人管这个周公叫周定公。而另一方面,贵族家庭的子弟,除了继承家业的嫡长子,除非周天子又扩大疆域啦,又侵略征服了这个蛮,那个夷的,那么这些贵族的娃,才有可能被封到自己的领土。其余绝大多数,也只能往下滑,沦为士人,甚至庶民。

            从现代人的眼观去看,我们当然会觉得这种家庭出身决定社会地位的制度不公平。但是,身处在当时的庶民们,因为传统和环境,并不觉得自己的处境有多么糟糕,也不会什么“非分之想”。说一个外国的故事,当年英美战争,英国人想到一个削弱美国国力的办法,解放黑奴。结果呢?不少被解放的黑奴居然还不愿意,自由?自由是甚摸?主人对我不错,我衣食无忧,这自由了,我靠啥生活啊?他们一时还转不过弯哪。

            心态很关键哦,只要心态没有了“非分之想”,过个小日子,封建时代的小百姓其实还成。封建时代的统治管理,那其实是相当粗放的。只要小百姓按规矩纳粮服徭役,贵族老爷们基本放任不管。想管也管不来啊,那时候的统治体制小。你就算在马路墙上写一句,齐国君是王八,国君也查不出来是谁干的。后来法家兴起,各种产业国有化,经济都由国家计划干预,一来二去,国家有钱了,才能雇佣营运其更大的管理体制,加强对小百姓的管理。

            战争规模也小,打仗也主要是贵族老爷和他们的士的事情。封建时代国与国的战争,就是国君带着自己的家丁,下面的大夫们也带着自己的家丁,一起去打仗。打仗那可不仅是技术活啊,乡亲们,那可真是高消费的运动。马匹,车辆不说,兵器,盔甲护具,那可都是要花钱买的。古时候打仗,这些都必需自己装备。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完全由国家提供装备打仗的军队,是出现在汉武帝时代。当时打到壮丁不够用了,囚犯都派上前线啦,国家当然得配备他们武器装备。

            战斗的技术,御马的技术,打战绝对是个技术活。那都需要培训的。封建贵族时代,是军事贵族时代,全人类都这样。周时代的士人一样的,那必须得是猛男。看看孔子教导的六艺都有啥?射箭和驾马车,那是作合格的士人必须的。士人不习武,那是明朝搞出来的为的是皇权巩固,我们会在后面阐述。

            作战的主体,就是贵族老爷和他们手下的士人。贵族老爷们作战勇猛,那是必须的,因为那是他们在捍卫自己的,或者抢夺别人的家产。看看屈原,屈原多悲愤啊,国要亡国啦,家产要没啦。我要是贵族,我一样着急啊,国破家亡啊,楚国要是被灭了,那我不就成了泥腿子了吗?

            对泥腿子来说,心态就不同。换谁作老爷,对我的生活有影响么?跟着去打仗的国人们,其实都是打酱油的,作战再拼命,又怎么啦?打完回家,不是照样种地或者作小买卖吗?作战其实就是贵族老爷和士人们在打,他们要是打败了,乡亲们就一哄而散啦。

            战争规模变大,并且变的血腥残酷,是各国开始法家变法之后的事情。强国弱民,第一个养得起成规模的军队的国君,就是管仲辅佐的齐桓公。而且到后来废除封建贵族,不论出身,论军功赏罚升迁。那泥腿子们打仗就有积极性了,尤其是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打仗割一个脑袋,那就是军功,就能改变自己穷困的生活啦,那秦兵作战当然勇猛。

            其次,封建贵族时代,统治阶层内部的贵族们,是一个事实上的共和体系。共和是什么意思呢?一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这些没有君王的,权力属于人民的国家,叫共和国。另一方面,在现代政治学上,民主和共和,则是两条路线。所谓的民主的路线,就是代议民主,少数服从多数,势力小的听势力大的。所谓的共和路线,虽然必需走代义民主的道路,但是尽量从法律制度,代议制度,国家制度上,制约绝大多多人的民意。人民都是正义的?谁说的?被民意所杀害的苏格拉底,耶稣基督,被民意所推上台的希特勒,都深刻地教训了俺们,有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的民意,可能导致“多少人的暴政”哦。共和,就是大家相互之间商量,谈判,直到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论,也可以说大家作一定的妥协。并不是追求一方对另一方的压制。

            其实不难理解的啦,封建贵族时代,类似大小股东合伙作买卖。国君对诸侯,诸侯对下属的卿大夫,抛开周礼制度不说,本事的实力悬殊也不大。并不存在上级实力绝对超越下属的情况,贵族阶层内部,上下之间,平级之间,各方力量不存在悬殊差距。大家只能是靠讲规矩,讲道理来解决问题。实在讲不通要动手打,那也得是有“大义名份”支持,合乎道义,以赢得众人的认同和支持。
            满清入关之前,其实内部决策,也是个部族领袖们的共和制度。

            最后,封建贵族时代,是一个契约精神时代,看重大义名分的时代。现代人常会说,中国历史上缺乏“契约精神”,这么说有些太简单。

            所谓契约精神,就是大家守规矩,讲信义,按大家约定的合同章程办事。而旧中国,当然也有痞子混混,那个国家没有?不能因为这些刁民或者说小人的存在,就说中国人不守信用。其实旧中国的买卖人,吃饭靠的就是守信用。信用毁了,就没法混啦。当年反而是洋人的混混,利用中国买卖人守信用的传统,欺诈中国商人。中国旧商人,餐馆里,茶楼里,大家坐下来谈妥了,一握手,那就算是买卖成交啦。洋混混就利用这个,忽悠完中国商人,然后耍赖不认账,如果双方对簿公堂,当然是中国商人吃亏,空口无凭啊,洋混混就可以趁机压价买入。当年就是有美国记者,看到上海的这一丑陋现象,写了个报道,“冒险家的乐园”,从此旧上海有了这个别名。

            所谓中国缺乏契约精神,应该是说,在皇帝和下属之间,朝廷和百姓之间,没有这个传统。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17 14:35
    TOP Posted: 01-20 21:50 引用 | 點評
    14747026


    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15
    威望:2 點
    金錢:37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5-01-21

    好文!标记了
    TOP Posted: 01-21 13:13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4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兵临北京,按中国的常见说法,北京基本算和平解放啦,嘿嘿。被自己的臣民背叛的明国末代皇帝,选择了帝国时代一个亡国皇帝有尊严的结局,他自尽了。

            后面的历史大家应该几乎都清楚啦,清国军队得到吴三桂的归附,进入山海关内,北方各地士绅归降。可以说,入关时的清国军队,都没有预料到会是这个局面,进而野心大增,开始扩大战果,南下征服。数年间,摧枯拉朽,基本占据明国全境。

            明国遗民傅山说,明国是亡在奴才之手。除了夏完淳,史可法,这么几个尽忠之士,明国那里还有什么有气节的儒生?清国立国,开科举士,都上赶着上哦。

            我不会责备我们的祖先们奴性,因为那是那个时代,那是明国的奴性教育和奴性培养体系所造就的。崖山之后无中国?今天我们在这里要作的,就是把曾经被歪曲的,被污蔑的古老中国传统寻找回来,把失落的仁,再寻找回来。

            仁者,爱人也。克己复礼是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尽归仁哦,亲们,一个爱的世界,难道不是美好的么?

            在这里,我也不想过多渲染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那些满清入关时的罪恶。因为在中国纳入现代文明体系之前,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历史上,历代中原王朝,不论是内部战争,和对外的侵略征服战争,都是充满了这样血腥屠杀。包括明国的建国征伐,以及建国之后对内对外的历次战争。包括我比较尊重的,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一样是尽屠良贱。我只能说,这是东方文明传统中的一个缺陷,在现代文明标准而言。

            当我们指责满清征服过程中的屠杀暴行的时候,我希望这是因为这种暴行本身是应该被正义所唾弃的,而不是因为这是所谓的异族在屠杀汉族。

            当我们控诉西方列强的殖民压迫中国的时候,我希望是因为压迫手段本身是应该被唾弃的,而不是因为这是中国被压迫了。

            否则的话,一面控诉西方压迫,一面热情讴歌中国对异族的压迫和侵略,这是精分哦,嘿嘿。

            稍微总结一下秦之后的中央集权皇权历史。自从废除封建制度之后,国家成为皇帝一人的产业,如何寻找有效的管理统治办法,是历代皇朝所追求的,一直到明朝,这个固然金汤的解决方案才算找到。

            通过尽量公平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从社会各阶层选取官员,避免出现豪门世家出现,威胁到皇权。

            通过统一的教材和官方学校,向这些想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的读书人,教育灌输,培养成为忠臣。

            通过废除宰相制度,消除最后一个可能潜在的权臣出现。

            通过行政体系,监察体系,和特务体系,三条体系并存,互相监督。

            明朝的皇帝可以玩艺术玩科技玩个十几年,而不需要担心皇位被篡夺,嘿嘿。

            好啦,1800年之前的中国历史简单介绍到这里结束,接下来,就是正文啦。

            在正文里,我会本着逻辑理性,进行客观地讲述,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讲述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从所谓的***(原文估计是“天朝”,结果被天涯和谐了),沦为世界世界三流国家,进而开始的现代化之路。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20 19:19
    TOP Posted: 01-22 00:34 引用 | 點評
    fooxxb


    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673
    威望:68 點
    金錢:962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5-12-23

    1024,实在是太精彩了!
    TOP Posted: 01-23 22:08 引用 | 點評
    Cassiel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073
    威望:191 點
    金錢:1088 USD
    貢獻:167215 點
    註冊:2014-10-27

    防水图好评了
    TOP Posted: 01-20 19:01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4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序章:1800年前的中国历史简单回归

            中国历史,如果按照权力的归属来划分,可以分成四个时代,1. 上古传说时代,天下为公 2. 封建贵族时代,天下为封建贵族所有。3. 中央集权皇权时代,天下归皇帝所有。4. 中央集权民权时代。在这个时代,权力归于全体人民,这一西方政治思想传入,被中国人接受,并开始了追求。

            1. 上古传说时代, 三皇五帝至大禹
            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根据流传于后世的传说,最初是有一个“三皇五帝”时代。具体是那三皇,那五帝,又存在不同的说法。一般而言,常见的说法,三皇指的是伏羲,遂人,女娲,神农和祝融中的三位。他们是上古时代的部族领袖,据说教会了人们取火耕作蚕织等各种技术。三皇时代,应该是最初期的氏族社会,掌握了生火的高科技,那绝对是大能人啊,能带大家伙过上好日子啊,自然就成了领导大家奔小康,追求美好生活的领袖人物。
            三皇之后的五帝,较常见的版本是黄帝,颛顼,喾,尧和舜。这时候,应该已经是部落社会,领袖们的影响力范围也扩大了。领袖们的地位除了得到本氏族人的拥戴认同,还必需有过人之处,得到本部落,和其他部落的认同。
            在帝舜的时代,黄河泛滥成灾,百姓愁苦不堪,一个叫禹的贤人,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了黄河。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称其作大禹,伟大的禹。 帝舜年老之后,把领袖的地位禅让给了帝禹。
            上古的神话传说这些,往往是反应折射的是书写者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理念。比如古希腊社会,男女性关系概念开放甚至说淫乱,因此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通奸偷情乱伦那些的,都是常有的事。
            那我们再来看看大禹的故事,这个传说故事里,有着许多和西方人上古传说截然不同的中国特色。首先,这大禹那绝对不能按凡人的标准去要求衡量,否则就出问题啦,自己的媳妇和娃都不管不顾啦,这要是按小百姓的伦常标准要求,那不成了二流子了吗?绝对不能,大禹是圣人,所谓圣人,就是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超越了小百姓的正常人伦需求和标准的圣人,或者按现在的说法,叫超人。其次,领袖的地位不是来自于血统继承,帝舜的继任者,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品德才干高超的圣贤,大禹。第三,领袖的权威,是不可置疑的。帝舜是处死了治水失败的鲧,而鲧的儿子大禹,并没有想着替自己的父亲报仇,而是服从于帝舜的指令,并且尽心尽力。最后有一条也很独特,大禹治水的故事里,没有任何神仙菩萨那些的来帮忙,来施展法术神通,靠的就是人类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解决问题。
            领袖的地位来自于个人品格,而不是血统继承,领袖有能力并且大公无私,大家不靠神仙帮助,就顺服于圣人领袖的带领,一起追求美好的生活。这个期盼,一直隐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悲催的是,大禹的儿子启,显然就不是圣人啦,他结束了公天下时代,把领袖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家天下时代。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14 11:22 
    TOP Posted: 01-20 19:09 引用 | 點評
    铁甲二流子


    級別:禁止發言 ( 8 )
    發帖:33855
    威望:2217 點
    金錢:226847 USD
    貢獻:2000 點
    註冊:2017-02-06

    曹立仁
    TOP Posted: 01-20 19:19 引用 | 點評
    繁华梦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4547
    威望:630 點
    金錢:886 USD
    貢獻:6800 點
    註冊:2023-06-22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0 19:27 引用 | 點評
    我是希望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13359
    威望:1473 點
    金錢:667302 USD
    貢獻:226115 點
    註冊:2015-11-12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點評

      TOP Posted: 01-20 19:41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4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周天子一再背信弃义,导致声望下降,实力衰退,天下进入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国君通过各种手段,增强自己的国力,兼并弱小国家。孟子所谓春秋无义战,说的就是这个历史过程。什么是义战?按照周制,礼乐征伐出诸天子,比如当初周王把齐国分给吕尚,就是民间传说里那个能呼风唤雨的姜太公,告诉他,往东夷族那里打,打下来就归你。齐国侵略征服东夷,扩大自己的国土,那就叫义战。
              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自行其事,自作主张,完全没有组织纪律嘛。封建礼乐制度开始崩坏了。
              旧的社会秩序在崩坏,出路在哪里?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脑力激荡时代。
              百家争鸣能够出现于春秋时代,是有着以下几个时代背景的。
              首先,是旧秩序的权威下降,这个我们都已经看到。
              其次,是新秩序尚未构成,而且诸侯国林立。设想一下,墨子跑到齐国街头演讲,兼爱啊,取消等级制度啊,乡亲们。楚国君大怒,说,拿下。墨子还能逃到宋国,宋国不成,还能跑到卫国,反正可以到处乱跑,反正总能找到个国家可以安身的。看看孔子,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那投奔了多少个国家。
              最后一个条件,是大批士人阶层的出现。大批的贵族子弟,不能继承家业的,或者因为变迁,家道败落,成为普通的士人,甚至干脆沦为体制外的平民百姓啦。这些人,他们也有文化啊。毕竟要提出一套毕竟完整的学说主张,那还是得有点文化教育基础的嘛。
      其中影响塑造日后中国文化传统的,有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也就是爱人。如何能够达到呢?孔子所啦,克己复礼是为仁。也就是说,大家都应该加强自己的修养,争取回归到周公旦开创的礼乐制度时代。礼乐制度是什么?就是各阶层的人,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包括所用的器物,都要有相应的规矩制度。打个比方吧,俺这样的小百姓,就应该拿个一次性杯子,喝喝啤酒,听听老鼠爱大民之类俺们小百姓喜闻乐见的草根歌曲。贵族老爷们呢,就是端着青铜酒樽,欣赏“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之类的高雅音乐。
              在现代化的今天,是平民社会,当然绝大多数人是排斥阶层社会的。有许多人出于回护孔子的动机,要说孔子其实不是要回归周制啦,其实孔子只是这么说说,他要追求一个美好的新世界。这其实真的没有必要。
              孔子是先贤,一个古代的贤哲。后人尊敬他,是因为他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提出了在当时的时代而言,美好的主张。如果我们拿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古人,我都可以得瑟说,我是比牛顿更牛的物理学家。当然,我的脑袋没让苹果砸傻,所以我不会这么吹。
              孔子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各阶层的人,各安其位,各守其份的阶层社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如果每个人都按规矩办事,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和谐了,那么这个天下,也就是爱的天下了。
              之所以要遵循礼乐,那是个不断提醒自己,不断加强自己修养的过程。其实这么做,也是应该的。我们说我们要孝顺尊敬自己的父母,那么我们和父母对话,是不是应该有一定的规矩要遵循呢?从古到今,这规矩是在简化,但是,再怎么简化,相应的规矩还是要的嘛。对父母说话,总是不能象对平辈,更不能象对晚辈那样。
              中世纪的欧洲洋人,其实也是这样的。泥腿子小百姓,见到贵族老爷,得称呼说,我的主子。My Lord。如果见到英王,那就得称呼赞美说,充满恩赐的您啊。Your Grace。瞧见没有?一般领主老爷和国君的称呼都不同。当然,洋人没整出中国那么细致繁琐的上下尊卑规矩,要不说是蛮夷嘛,嘿嘿。
              就算在今天,洋人也一样有自己的尊卑规矩。就算所谓蛮夷中的蛮夷美国,小学生入学,小学生守则里就说,不能直呼老师的名字,得加尊称。
              孔子超越其时代的伟大之处,在于有教无类。在孔子之前,能够受教育的,那都是贵族子弟。我这样的泥腿子想进学堂,门儿都没有。遇到孔子就好办啦,只要俺能交的起学费,能献上几条猪肉鱼肉啥的,那么孔子就愿意教俺。所以后世尊称孔子作“万世师表”。
              孔子另一个伟大之处,是在于他并不相信暴力,刑罚能够真正的把天下变好。关于统治方法的见解。孔子认为,作统治管理的,应该带头守规矩,守信用,用道德伦理来教化民众。让民众有良善的道德理念,才是一个美好社会的真正保障。这确实是一个很伟大的见解。迷信民主,迷信制度的人们不要忘记,纳粹德国,拉美的皮龙将军那些,可都是标准的民主制度的产物。人类社会所有的制度,法律,都是由人来执行操作的。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是非标准,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当一个社会,绝大多数民众的世界观扭曲的时候,一人一票,选举希特勒上台,那完全可能发生。如果一个国家,绝大多数民众的世界观道德观,都是良善的。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政府,能邪恶到什么地方呢?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16 19:35 
      TOP Posted: 01-20 21:09 引用 | 點評
      你好骚啊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17355
      威望:320 點
      金錢:7932 USD
      貢獻:4267 點
      註冊:2019-01-23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0 21:47 引用 | 點評
      wangwenchou


      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765
      威望:77 點
      金錢:2037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09-03-12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0 22:17 引用 | 點評
      万法唯识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0421
      威望:1068 點
      金錢:13508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2-05-08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1-20 22:27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4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当我们之前简述中国历史的时候,儒家,法家,道家三家思想之外,另一个深刻影响中国民众的思想,佛教思想,并没有被提及。

              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汉朝的时候,传入中国,随着佛教的传入,源自印度的雕塑,绘画,医学和天文学知识,也被传入,丰富促进了中国文化科技的发展。

              中国的传统,和欧洲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中国一直是个世俗社会,而没有经历过欧洲的神权统治时代,中世纪。在中世纪,封建君王的合法性来自于教会的认可,而在中国,宗教领袖的地位,则需要得到皇帝的册封。包括宗教的教义教规,也要迎合朝廷。比如说,初期的佛教,不杀生,但是云游僧人乞讨化缘,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包括荤腥肉类,而倡佛的梁武帝一说,好吧,那么佛教僧人就不吃肉啦。吃素,可以算得上是中土佛教的一个特色。起源,那就是一个皇帝,嘿嘿。可以说,在入境随俗这一方面,佛教是相当开放的。随着时间的发展,结合了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思想,在中国的佛教,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佛教,嘿嘿。

              而且截然不同于欧洲中世纪和近代,中国的世俗皇权,并不规范管理民间的宗教信仰,虽然有过几次灭佛,灭道的宗教打压,但是那都没有形成主流。相对而言,皇帝更为忌惮的,是比较入世的道家。伪托老子而形成的道教,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组织叛乱暴动。从早期的黄巾军,到清朝的白莲教,都是源于道教。而对现世相对消极的中原佛教,一直让皇帝比放心。佛教在民间渐渐地扩散,得到民众的广泛接受。

              而真正一直排斥佛教的,则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儒家士人。一方面,儒家把家庭的传承,看作一个重点;另一方面儒生向来以积极入世,追求天下治平为教导,自然排斥消极避世的佛教。随着佛教势力的扩大,儒生的反抗也在加强。

              但是现实的问题是,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仅仅是个伦理的教导,在体系上,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体系,根本无法真正的对抗佛家思想。

              在这种背景下,宋朝的儒生,开始形而上学的思考,构架起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其中的一个支流,就是理学。其代表人物,就是二程弟兄和朱熹,后世称之程朱理学。另一个主要的分支,则是陆九渊和明朝王阳明先生一脉的陆王心学。

              朱子是以“天理”作为其理性思考的起源,构架起其哲学体系。而理和礼的关系,朱子解释的非常明确:礼者,天理之节文也。意思是说,礼,规矩,就是天理的外在表现。用大白话说,如果孝敬父母是天理,那么就要循序对父母说话,处事的礼数,规矩,因为所谓的孝,就存在于这些礼数规矩之中。这是典型的“唯心论”的陈述。所谓唯心论,并不是一些人望文生义的跳大神,哈哈。唯心论,英文写作Idealism,现代有中文学者主张翻译作“唯识论”。是什么意思呢?所谓唯心论的认识论,是认为,人所理解掌握的真理,真相,客观规律,自然规律,这些英文里的“认识”idea是无法完全脱离其自身的感官经验那些的影响的。
      所谓剥开表象看本质,那就是很傻很天真。因为本质就存在表象中,把表象完全剥离了,所得到的所谓本质,已经不是原来的本质啦。

              这里卖一些私货,嘿嘿。中国的教育,是从小把唯物主义这种世界观认识论,就灌输给了人们,从此许多人思考问题,观察世界,那就一直在这个套路之内。事实上,这些应该是大学里的哲学的内容啦。中初级教育,应该培训的是理性思维的习惯,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另一个过早灌输的历史观,是进步历史观。哥白尼的伟大,不就在于他跳出当时人类的视角,跳出地球中心论,而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么?同样的,废除裹小脚,进步人士可以说,看,多美好啊,社会从裹小脚进步到放脚啦。另一种人是不是可以说,多美好啊,社会从裹小脚退回到从前,不裹脚啦。

              我并没有想硬性地灌输进步,还是退步历史观,嘿嘿。但是只是希望大家了解,有另一种人,像孔子,老子这样的人,会认为,美好的真理,其实是存在传统里,更古老的已经遗失的传统里,我们可以通过擦去历史发展的铜锈,把人类曾经存在过的美好理念,寻找回来。人和人,当初难道不是平等的么?嘿嘿。

              朱子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事实上,这种说法,在逻辑上,也说的通啊。如果天理真是美好,而人欲真是邪恶,那么这种追求的方向,并不能说是错的。

              问题是在于,把朱子的学说,定为唯一的官学,并且把一个理论学说,演变成压迫人,甚至扭曲人性的礼教,这笔帐,恐怕不能都算在朱子身上吧?

              今天的某些中国人,对宋朝不屑一顾的原因,是在于宋朝文弱。甚至有人会说,那是中国历史上,充满耻辱的一个朝代。

              宋朝的文弱,可以说是宋朝皇帝有意而为之的。但是作为历史讲述,评价一个国家的好坏,根本的标准是什么?可不就只能是当时百姓的生活是否幸福么?

              如果拿今天的标准整个中国历史,那么完啦,整个就是一团漆黑嘛,一个男尊女卑,就让俺们这些爷们儿必需得异口同声地声讨,万恶的旧社会啊,万恶啊!当然是说在媳妇面前,嘿嘿。

              在这里必需批判伪史教育所导致的一个错误价值观。不和外国打仗,不武力侵略征服异国,谈的上屈辱么?屈辱的是皇帝,以及忠心耿耿的体制内的大臣们。对当时的小百姓而言,那里有屈辱?上赶着去打仗,帮皇帝建立雄图霸业,这不有病么?嘿嘿

              至少,宋朝皇帝有一点了不起,值得后人称赞。旧中国历史,女人地位一直低下。但是宋朝皇帝可以贡献财宝,从不贡献女人。就这一点,就比所谓的强盛的汉唐,要好的多。

              啥叫“民族大团结”啊?历史要能这么忽悠,蒙古人征服时期的奸淫,是不是也是促进民族大团结啊?

              历史就该老老实实地说,唐朝屈服于当时吐蕃强盛的军威,被迫贡献女人,贡献财宝。

              在这一点上,宋朝皇帝,绝对值得称赞。

              更何况,宋朝真的文弱么?大家必须知道,真正让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百姓自然会珍惜自己的生活方式。

              当年蒙古铁骑,可以算的上武功全球第一,征伐肆虐全球,如入无人之境。可是南宋百姓,楞就是死磕了六十多年,文弱?看看满清入关,不过数万铁骑,摧枯拉朽,横扫明国。百姓生活富足安乐的宋国,在抵抗外族入侵的时候,真的文弱么?嘿嘿。

              真要说宋朝的污点,当然也有。从宋朝开始,有些士大夫阶层,玩行为艺术,玩到有些个变态了,开始玩弄女人的小脚了。嘿嘿。

              歪楼啦,哈哈,赶紧写完皇权固若金汤的明朝制度,然后直奔乡亲们期盼的1800年,嘿嘿。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19 17:24
      TOP Posted: 01-21 12:40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4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1276年,元国大军攻陷宋国都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宋皇朝末代皇帝 投降退位,从社稷宗庙皇位的标准来说,宋国亡国。

              此后不屈服的宋国遗民拥立新帝,继续抵抗。至1278年,元国军队总攻广东崖山。眼见大势已去,陆秀夫背负小皇帝投海自尽,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杀,后世估计此役宋军阵亡十万,海上尽是浮尸。

              以儒家文德而立国的宋朝,至此彻底灭亡。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人,士死制。崖山海战,是中国历史真正令后人动容的亡国悲剧。

              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不无道理。传统的儒家文明,可以说从此灭绝。传统儒家士人的风骨气节,也不复存在。

              一般来说,北方蛮族入侵渗透中原文明的,要么彻底归化中原,要么以中原文化为师,山寨出自己的文化,五胡十六国,北朝各国,辽国,西夏国,金国,都是这个路数,包括日后的清国。

              唯一的例外,是蒙古人建立的元国。蒙古铁骑横扫欧亚,是一个世界性的帝国,见识过东欧,更见识过当时最为文明辉煌的西亚。因此蒙古人立国之初,并不向往羡慕中原文明。后世中国文革中毛泽东称知识分子为“臭老九”,源头就在元朝,八娼九儒十丐,儒生的社会地位,处于乞丐之上,娼妓之下,嘿嘿。

              而且由于长期废弃科举取士制度,许多儒生为了生计,只能为俺们小百姓服务啦,不再阳春白雪,改玩下里巴人。戏剧,白话小说,这些以小百姓为服务对象的群众文学,出现了繁荣,三国演义啦,水浒传啦,那些都是在这个事情出现的。

              鄙视中原文化的元国,其实是相当另类的,对思想言论宗教,完全放任自由,丝毫没有抓紧宣传教育工作,嘿嘿。据说当年有人去官府举报仇家辱骂朝廷,朝廷居然也置之不理。

              元朝另一个特色是把国民分成四个尊卑阶层,一等人是蒙古人,二等人是最初被征服的西域和西夏国民,称为色目人,第三等则是以后被征服的金国国民,称为汉人,最下等的,则是最后被征服的宋国国民和大理国民,称为南人,或者说蛮子。

              和宋朝鼓励商业自由发展不同,元朝对盐,茶,农具,酒类等日用生活品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并且对外贸易,也主要以官营为主。商业发展的步伐,明显缓于宋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最为频繁的一个时期,来自西亚的科技知识大量传入中国,可以算得上中国历史上,一个科技水平飞跃的时代。日后明清家具业的兴盛,就得益于元朝的技术发展。也包括日后中国人所喝的白酒。

              白酒的制造技术,也是在元朝传入中国,当然也有人称是在宋朝晚期,就由阿拉伯商人传入。南方方言里,普遍说“吃酒”,起因是高纯度的酒精提取技术,是来自阿拉伯,在此之前,曹操对酒当歌,那还真是吃酒,酒糟酒饼都还在嘛,嘿嘿。

              中国的印刷技术和火药,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入西亚,进而传到欧洲。虽然德国人宣称他们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至少可以确定的是,西亚人的印刷技术,是来自于中国,嘿嘿。

              元朝的统治并不长久,权臣专权,管理腐败,压榨百姓等等问题,很快就恶化了,再加上天灾人祸,各地武装暴动频繁,最终于1368年,被明国北伐军队攻陷国都,元国灭亡。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19 22:24 
      TOP Posted: 01-21 13:09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4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明朝是中国帝国时代至今为止,皇权最为专制,皇权最为稳固的皇朝。一个真正贯彻法家思想的国度,君权独大,至高无上。

              明国被清国灭亡之后,许多体制和作法被继承下来,晚晴民国时代,左翼进步人士所批判的“万恶的封建传统”,其实是明清的文化传统。

              明国的洪武皇帝朱元璋首先是通过建国后的一系列屠杀,将辅佐朱元璋夺取皇权的文官武将屠杀殆尽,消除了一切对皇权可能构成威胁的体制内势力。

              此后,明朝开创了一个严密完备的政府管理体制,思想教育体制,社会管理体制

              首先,明朝取消了从秦朝开始的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报告。帝国时代,宰相作为官僚体系的行政首脑,不仅负责日常的政府体系运作,而且在客观上,是唯一可以抗衡皇帝专制的职位。相权对皇权的抗衡制约,从秦朝开始,历经一千六百余年,终结于明朝。

              沿袭元朝制度,设立官员监督机构都察院,巡视监督全国地方官员。

              另一方面则是开创特务政治,通过特务手段,对官员,社会名流和学者进行监视和管理。

              行政机构和监督机构分为两支,同时两支内又存在不同的体系相互制约牵制。

              在官员选拔制度上,明朝基本沿袭的是宋朝的科举制度,并且加以完善,以便明国各地,各阶层的子弟,都可能有通过公平的科举制度,进入官僚体制的机会。

              但是,明朝又对宋朝的科举制度,作了更改,简单来说,统编教材,国立学校。

              洪武皇帝看重教育的重要性,统一思想的重要性。“古昔帝王育人材,正风俗,莫不先于学校。”洪武皇帝这话,按今天的说法就是,皇帝要培养人才,要正三观,一定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嘿嘿。

              首先,学校的教材要统一,科举考试的内容,标准答案,以宋儒朱熹汇集批注的“四书五经”为准。从此天下读书人要读书,首先要背熟朱熹版四书五经集注。这是从教育内容上统一思想。

              其次,光光教材统一,其实还有可能,坏和尚把好经给念歪了,带坏学生的可能性嘛,嘿嘿。所以学校也应该统一。各级官员的首要任务,是办理管理学校。明清科举制度和宋朝科举制度,另外一个根本的不同是,要考参加科举考试,必需先取得“生员”资格,也就是说,要进官学校读书,你才能考科举。宋朝流传下来的书院,都被并入官学校体制内,曾经一度兴盛的私学,书院,历经宋朝元朝,到明朝衰亡。后来由于官学积弊太深,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在一些大臣的倡议下,皇帝曾经允许过书院的,但是又多次以书院散布邪说为名,嘉靖皇帝曾经两次毁灭天下书院,万历皇帝治下,张居正也曾经尽毁天下书院,天启皇帝期间,魏忠贤拆毁天下书院。一直到明国末代崇祯皇帝时期,皇权形同虚设,国内书院林立。清国入关之后,继承了明朝的这个传统,乾隆皇帝更明令禁止私人创办书院。

              统一教材官办学校,统一模式教育灌输读书人之外。明朝另有一个开创性举措,自周以来,士人,总是有些特殊地位的,一般不怎么被当众体罚,嘿嘿。当然除了法家思想治国的秦朝,以酷刑苛法治国的法家思想里,君权高高在上,不存在士人的特殊地位。

              明朝盛行各种虐杀威吓官员之外,还开创了当众殴打刑罚。会在朝堂之上,当着众官员的面,把一个官员活活鞭打至死,也会当着众官员的面,把一个官员进行体罚,这叫廷杖。

              其实说到尊严,那真的是需要一个环境的,绝大多数人很难真的坚持威武不能屈的,楼主本人就觉得很难作到,嘿嘿。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孔子阐述的周礼里,一方面不能用衡量要求庶人,另一方面对大夫,也不应该用刑罚。在今天的标准来说,这种把人分阶层的区别对待,当然显得不公平。但是如果我们再深入想想看呢?

              当众刑罚的威力,除了警告他人,更直接的,是侮辱,剥夺尊严感和荣誉感。

              而官员如果失去了荣誉感和尊严感,那么这个社会会如何?其实一个最好的社会,是全社会各阶层,都斯文有礼,有荣誉感,有自尊。而最可怕的社会,则是全社会的管理阶层,集体失去了荣誉感和自尊。

              在明朝体制里培养出来的所谓儒生,就普遍性地存在着,在传统儒家标准而言,斯文扫地,廉耻扭曲的人。当然,他们是那个体制的产物,一个在统编教材,统一学校教育出来的,作官之后,习以为常了各种血腥变态的虐杀和侮辱,不仅不觉得可耻啦,而且还甚至奴性到觉得光荣啦,真的哦,真有人觉得被皇帝当众打屁股,倍儿有面子,这叫“忠心耿耿”哪,嘿嘿。

              我们可以看到明朝官员的一个奇特地方,会聚众斗殴,也就是一帮子人,围着人数少的政敌,打群架,群殴。而且还是在庙堂之上哦,亲们。

              这是什么样的一群奇葩啊?什么非礼勿行?参与斗殴的,丝毫不觉得可耻。事实上,明朝更加重了宋朝开始的对武人的压制,明朝那些个官员,小胳膊小腿儿的,也就是仗着人多,欺负人少的。哪,真要是按规矩来,单挑,选好地方,决斗。那我也不好说啥,仗着人多,欺负人少,那可不就是一群暴徒群氓嘛?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20 11:52
      TOP Posted: 01-21 13:28 引用 | 點評
      不用吉奥 [樓主]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15
      威望:152 點
      金錢:2180386 USD
      貢獻:164 點
      註冊:2019-08-01

      正文:

              管理百姓的,就是这样一种教育模式,这样一种官场体制所熏陶培训出来的官僚群体。

              在对于民众的管理上,明朝一样是加强统一管理。

              在经济上,明朝一改宋元两朝的重商传统,确定所谓“重本抑末”的国策,压制商业发展,压低商人地位。如果农民改行作工匠,或者作买卖,属于违法行为,被视作流民,立刻逮捕。

              对外,洪武皇帝开创中国历史的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民间对外商贸交流,丝绸之路,从此断绝。

              对内,明朝沿袭元朝制度,把百姓分成三等,民户,匠户,和最低等的军户。这是世袭的户籍,军户为最低等,只有民户可以参加科举选士。同时创立里甲制度,对百姓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层层问责。百姓如果离家出行,必需取得官府批准的路引,否则属于违法。

              整个明朝的制度,就是一套覆盖到生活方方面面的精密体制。洪武皇帝希望通过这套复杂的思想教育管制,和官员管制,百姓生活管制,达到皇权的稳固。

              应该说,在明国建国初期,这套体制运转的还是有效率的,但是人类社会其实是无法科学量化,更无法进行科学化系统管理的。因为人不是蜜蜂,不是机械,存在有复杂性,都是人也不应该被像蜜蜂,牲畜,机械那样管理规范嘛。

              明朝运行到后期,种种管制,其实都形同虚设,商人有钱的,就居然公开穿起绸缎衣服显摆啦,嘿嘿。唯一一直有效的,其实就剩下皇权的固若金汤。

              明朝末期,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到达中国,带来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虽然引起当时少数士人阶层的惊叹,但是并没有引起中国士人阶层的真正觉醒。

              影响后世的家具制作业和戏剧业,以及茶文化,酒文化,也都兴起于明朝。今天中国所追求的许多所谓“国粹”,源头就在明朝。您要看更早的?嘿嘿,估计去日本,能看到些痕迹。

              另一方面,程朱理学成为官学之后,士人阶层开始将其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日后新文化运动所批判的“吃人的礼教”。愚忠,愚孝,成为被人歌颂赞美的。

              比如牌坊,宋朝废弃官府的里坊管理制度之后,在宋朝,那不过是座装饰美观用的木门框,或者石门框,当然还带有路牌指示功能。是到了明清时代,牌坊演变成为宣扬表彰所谓先进人物事例的贞洁牌坊那些的。

              有些人是仇恨日本的,这种针对整个族群的仇恨和偏见,其实是不应该的啦,不过既然说到,我就稍微提一下。

              明国亡国之后,有不食清粟的前明遗民,避走日本,其中一位儒生,朱舜水被日本幕府内的权臣封为上宾,开书授徒,科普宋明儒学,愚忠这些糟粕,当然也被带过去啦,坑害了一批日本人,这也算报复了一下吧?嘿嘿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5-20 14:28
      TOP Posted: 01-21 13:47 引用 | 點評
      中华马有有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2731
      威望:907 點
      金錢:2226 USD
      貢獻:12800 點
      註冊:2022-11-26

      强帖留名果断收藏
      TOP Posted: 01-21 13:53 引用 | 點評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2, 01-04 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