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BBC 2023-11-30]亨利·基辛格逝世:影响半个世纪全球事务的争议外交家
本頁主題: [BBC 2023-11-30]亨利·基辛格逝世:影响半个世纪全球事务的争议外交家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教-授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50767
威望:5674 點
金錢:1003 USD
貢獻:20000 點
註冊:2016-10-25

[BBC 2023-11-30]亨利·基辛格逝世:影响半个世纪全球事务的争议外交家

美国前国务卿、著名外交家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季辛吉)逝世,终年100岁。

他曾在尼克松(Nixon,尼克逊)和福特政府担任美国最高外交官及国家安全顾问。

他创办的政治咨询公司基辛格事务所( Kissinger Associates)发布声明称,这位出生于德国的前外交官在康涅狄克州的家中去世。

在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上扮演了关键、有时是具有争议性的角色。

基辛格协会的声明未有说明他去世的原因。

1923年出生于德国的基辛格,在1938年来到美国,当时他举家逃离纳粹德国。

他于1943年成为美国公民,并在美国陆军服役三年,及后又反情报兵团(Counter Intelligence Corps)服役。

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之后在该校教授国际关系。

1969年,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尼克逊)任命他为国家安全顾问,这一职位赋予了他在美国外交政策上的巨大影响力。

作为尼克松政府时期以及之后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总统任期内的国务卿,基辛格领导了对中国的外交努力,助力谈判结束了1973年以色列与诸邻国的赎罪日战争(Yom Kippur War,即第四次中东战争),在后来结束越南战争的《巴黎和平协约》(Paris Peace Accords)中,他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性进程中,他的角色也至关重要。

争议外交家

对于基辛格的政治生涯,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

作为外交关系中“现实主义”的忠实践行者,他一方面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另一方面又被直斥为战争罪犯。

作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他积极推行了缓和政策,从而改善了与苏联及中国的关系。

他的穿梭外交帮助结束1973年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巴黎和平协约》的谈判也使美国得以摆脱越战的长久梦魇。

但是他的路线在支持者口中是“实用政治”,在批评者口中却被斥责为不道德。

多年来也不乏对基辛格的激烈批评。

有人指责他将美苏竞争置于人权之上,并且在世界多地支援高压政权,包括智利的奥古斯托·皮诺切特(Augusto Pinochet)政权。

有人指责他至少是默许了智利推翻左派政府的血腥政变,对于阿根廷军队对人民发动的“肮脏战争”也视而不见。

1973年,他与北越的黎德寿(Le Duc Tho)一同获授诺贝尔和平奖,但后者拒绝接受。

在听说基辛格获得诺贝尔奖后,喜剧演员汤姆·莱勒(Tom Lehrer)就曾有过著名的宣言:“政治讽刺已经过时了。”

该次争议性的奖项导致诺贝尔奖委员会的两名成员辞职。

基辛格在1977年离开政府服务,但继续充当一位活跃的公共事务评论员。美国总统和议员常常会征求他的意见。

他还服务于多家公司的董事会,也是外交政策和安全事务论坛的常客,此外还撰写了21部著作。

基辛格于今年5月年届100岁,而且即使在晚年仍保持活跃。今年七月,他出人意料地前往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一次会面。

如今,他留下相伴将近50年的妻子,以及两个来自前一段婚姻的子女和五个孙辈。

早年:逃离纳粹德国

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inz Alfred Kissinger)于1923年5月27日出生于巴伐利亚的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

他们一家等到很晚的一刻才逃离纳粹的迫害,但还是在1938年来到了纽约的德裔犹太社区。

少年时代的“亨利”天性害羞,从没有改掉他的口音,而且终生保持着对足球的热爱。

他在夜校读高中,白天则在一家剃须刷工厂工作;原本打算学会计,却被征召进入了军队。

在那里,他被编入步兵连,才智和语言能力得以在军事情报上发挥作用。基辛格亲历了二战期间的重大战役突出部之役(Battle of the Bulge,又称“阿登战役”),然后还顺理成章地掌管一座被攻占的德国小镇——当时他的军阶仅为二等兵。

战争接近尾声时,他加入了反情报部门。这位23岁的年轻人被委派率领一个小组,追捕前盖世太保官员,拥有拘留和逮捕嫌疑犯的绝对权力。

“小型核战争”理论
回到美国后,基辛格在哈佛大学学习政治学,在学术阶梯上逐步攀升。

1957年,他出版了一本书《核战争与外交政策》(Nuclear War and Foreign Policy)——当中认为有限度的核战争是可赢的。借助反怀疑主义的语调,他声称“战术性”和“战略性”地使用新系列小型导弹,或许是合理的。

这本书使他受到了关注。基辛格由此走上了功成名就之路;而他的“小型核战争”理论至今仍然有影响力。

他成了纽约州州长及总统候选人纳尔逊·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的助手。当理查德·尼克松在1968年入主白宫时,基辛格被提名要职:国家安全顾问。

那是一种复杂的关系。总统感觉在国际关系上要依赖基辛格的建议,但同时又倾向于不时发表反犹太言论,对美国犹太人也抱有怀疑。

此时的冷战正值高潮:几乎造成末日的古巴危机刚刚得到解决,美军仍深陷越战泥潭,俄罗斯也刚刚入侵过布拉格。

但是,尼克松和基辛格有意缓解与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重新启动了缩减两国各自核武器规模的谈判。

中国的“老朋友”

与此同时,通过周恩来总理,与中国政府的对话窗口也打开了。这改善了美中关系,并将外交压力放到了苏联领导层的头上——他们正对中国这个巨大的邻国感到恐惧。

据说,担任国家安全顾问时的基辛格一开始对中国并不感兴趣,但是在尼克松的授意下,他在1971年两次出访北京——其中第一次是秘密进行,由此开启了美中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他当时就与周恩来会面,从美中关系中最棘手的议题——台湾问题——开始谈起。

他曾经提议让台湾和中国分别成为联合国成员。在经过漫长讨论和周恩来拒不妥协之下,台湾失去了联合国席位,华盛顿同意只承认一个中国——北京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同时承诺会在台湾受到攻击上给予军事支持。

基辛格的努力直接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的历史性访华。当时他会见了周恩来和毛泽东,结束了23年的外交孤立和敌对状态。

两国的全面外交关系正常化在1979年才得以完成,但是基辛格谈判下形成的“战略性模糊”政策被美国奉行至今,直至近年支持强硬路线的美国政客开始寻求逐步改变。

在之后的年月里,基辛格共到访中国100次,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7月,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此时的基辛格已年届100岁,加上到访中国100次,中国媒体引述习近平指,两个“一百”加在一起令他的访华“具有特殊意义”。

新华社引述习近平指,在毛泽东、周恩来和尼克松、基辛格等人“以卓越的战略眼光作出中美合作的正确抉择,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既造福了两国,也改变了世界”。

周四(11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习近平已就基辛格的逝世向美国总统拜登表达了慰问。

中国官方媒体在周四称基辛格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称他是见证中美关系发展的“活化石”。

越南

就在基辛格参与寻求与中国重构关系的同时,美国也正试图令自己从越战中脱身。

“光荣的和平”是尼克松一项核心竞选承诺;而基辛格早就断定,美国的任何军事胜利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们无法“造就一个在我们最终撤军后还能存活下去的政治现实”。

他开始了与北越的谈判,但是又同意尼克松暗中对中立国柬埔寨进行轰炸——以图剥夺共产党部队的人员和物资。

这一政策造成了至少5万名平民死亡;而这个国家由此出现的动荡也导致了柬埔寨内战和波尔布特(Pol Pot)政权的残暴统治。

在巴黎与越共进行一系列磨人的谈判过程中,此时已是国务卿的基辛格协商了美军从南越撤退的事宜。

这令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北越的黎德寿也一同获奖——这一决定遭到了和平活动人士的猛烈抨击。

基辛格“怀着谦卑之心”接受了这一奖项,并将奖金捐献给冲突中阵亡美国军人的孩子。两年后,当共产党军队推翻南越时,他试图将奖金退还。

实用政治

在1973年阿拉伯与以色列的战争爆发后,他的穿梭外交带来了停火。

尼克松在白宫的秘密监听系统记录了时任以色列总理梅尔夫人(Golda Meir,梅厄)热情洋溢地感谢他和基辛格善待她的国家。

但是在她离开后,录音带却披露了更为黑暗的实用政治。基辛格和尼克松都没有打算向苏联施压,以让俄罗斯的犹太人可以在以色列寻求过上新生活。

“让犹太人从苏联移民不是美国的外交政策目标,”基辛格说,“而如果他们在苏联把犹太人关进毒气室,也不是美国关心的问题。它或许是个人道主义问题。”

然而,马克思主义者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当选为智利总统,则确实令美国感到担忧。这个新政府支持古巴,并将美国公司国有化。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在智利进行了秘密行动,试图帮助反对派团体推翻这个新政府。基辛格主持了授权该行动的委员会。

“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袖手旁观,看着一个国家因为对人民不负责而变成共产国家,”他说,“这些问题对智利选民来说太重要了,不能由了他们自己去决定。”

最终,军方介入了;阿连德在一场暴力政变中死去,皮诺切特将军夺取了政权。他的很多士兵原来都曾收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钱。

在日后多年里,基辛格本人遭到多个法庭的追审,调查了军事政权下侵犯人权和外国公民死亡的事件。

一年后,因水门事件倒台的理查德·尼克松泪流满面地离开白宫,基辛格亲眼见证。尼克松的继任者吉拉尔德·福特将他留在了国务卿的位置上。

他向1960年代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罗德西亚白人少数政府施压,让他们放弃权力,但又被指无视阿根廷军政府令批评者“失踪”的做法。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

在1977年离任开政府办公室之后,争议依旧跟随着他:哥伦比亚大学曾邀请他担任教授,但由于学生的抗议而被撤销了。

他成了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和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外交政策的强力批评者,声称这两名总统在中东战争和平进程上的操之过急。基辛格认为,这只能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实现。

在“9/11”事件后,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乔治·布希)请他主持对纽约和华盛顿袭击的调查,但是几个星期后他被迫辞职——他拒绝透露一份他咨询机构的客户名单,也不回答有关利益冲突的问题。

他曾与小布什总统和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开会,为他们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政策提供建议。他告诉他们:“胜利镇压叛乱,是唯一的退出策略。”

始终影响力巨大的他,在2017年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总统后也曾向他进行过外交事务简报——他提的各种建议中,包括接受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对克里米亚的占领。

不过,到2023年他年届100岁时,他已经改变了对乌克兰的看法。在俄罗斯入侵后,他认为泽连斯基总统的国家应该在获得和平之后加入北约。

亨利·基辛格有着广泛的人脉,并且总是保持着机智。他喜欢说一句话:“权力,是最终极的春药。”

作为一个非凡的人物,他在上个世纪很多最关键的事件期间,都处在权力的中心。

令很多人恼火的是,对于一心一意为美国追求利益,并极力维护这个他的归化国的生活方式,他从来不感到歉疚。

他曾宣称:“一个在外交政策上要求道德完美的国家,将会既得不到完美,也得不到安全。”

                随手一赞,手留余香

赞(2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2-01 12:42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2-28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