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孙立平:特大暴雨再次提醒:北方需要有点汛情思维
本頁主題: 孙立平:特大暴雨再次提醒:北方需要有点汛情思维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猥浮云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777
威望:422 點
金錢:40294 USD
貢獻:30000 點
註冊:2011-06-06

孙立平:特大暴雨再次提醒:北方需要有点汛情思维

  这次的特大暴雨已经由此导致的严重灾情,再次提醒我们,已经习惯了干旱的中国北方,需要有点汛情思维了。

  汛情思维,是我在2021年7月郑州大水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当时,我接连写了好几篇文章,提出:在我国的北方,在经历了多少年的干旱周期之后,人们熟悉了干旱,对如何应对旱灾,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对于汛情,对于水灾,脑子里却往往缺少这根弦。人们更多想的是天不下雨怎么办,而较少去想天下暴雨怎么办,水灾来了怎么办。但由于南雨北移,我国的北方可能正在进入一个多雨多水甚至水灾会频仍发生的时期,我们要有相应的思维转变。

  在那几篇文章中,我主要讲了如下的一些观点:

  我们现在可能面临一个重要转折,即我国的北方可能正在进入一个多雨多水甚至水灾会频仍发生的时期,而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干旱事情,我们的思维还是干旱时期的思维。在这几年,人们就开始讨论南雨北移或南方雨带北移的问题。西北、东北、华北这些历年缺雨缺水的地方,现在经常遭遇暴雨大暴雨。一些久旱地区的朋友甚至说,难道我们这里的天气成了南方的多雨天气?搜索一下有关的消息,更是比比皆是:暖湿周期,沙漠变绿洲,新疆变粮仓;南方雨线已经北移,东北新一轮透雨马上来;南方雨带北移 长江中下游雨势加强;雨带北移,关中平原重回天府之国等等等等。
 
  会死人这样简单的道理。汛情思维凝结了有关记忆、直觉、经验、心理准备、本能反应、判断与决断、应对思路、平时准备的意识等诸多因素。这种汛情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在遭遇洪涝灾害时的反应速度、反应方式以及行动效果。包括在城市建设中,为此做的准备也不足。我想,在这次郑州水灾中,有关人员可能脑子里也会无数次闪过这样的念头吧:不至于吧,大街上能淹死人吗? 
 
  在郑州大水中,为什么在气象部门接二连三发出大暴雨预警之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什么在暴雨已经成灾的时候,地铁没有及时停运?为什么在泄洪之前没有能事先及时通知,并组织人们疏散转移?为什么对这场事先的准备是那么不充分?恐怕与这种旱情思维不无关系。河南尽管有黄河穿越其中,历史上也没少受水灾之苦,但这些年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干旱,黄河有时都断流了。在这种情况下,旱情的思维是自然的。别看很多地方都有所谓的防汛部门。

  应当意识到,过去多少年的干旱周期,使得北方人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旱情思维,而缺少汛情思维。缺少汛情思维,当然首先是表现在由于缺少水灾经历而造成的掉以轻心和应对时的手足无措。我们可以看一下当地网友的感受:“说旱情思维太对了。之前我们这边抗旱浇地水塘都抽干了,都盼着赶紧下场透雨救救秋庄稼。天气预报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真没觉得是个事”。“河南确实是年年抗旱的旱情思维!面对暴雨没当回事儿的人多!群众和官员都这样!”

  相反,在多少年的干旱周期里,人们形成的是水贵如油的观念及一整套做法。这次河南大水,雨量过大当然是基本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多个水库在大雨中同时泄洪,也大大加剧了灾害的程度。这里面,除了管理体制和官员决策上的失误之外,有两个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是在长期干旱环境中形成的对汛情反应的不敏感,二是由于长期缺水形成的惜水如金的思维定势和侥幸心理。而且这还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在这些地方,谁就是钱啊。

  要知道,这种汛情思维的缺乏,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已经凝结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安排和生活形态。正如一位网友说的:农村的坑塘,是和地方的排水灌溉系统,乃至更大的地方水系支流连在一起的,根据旱涝变化可以互为调剂,起到互相支撑的作用,现在基本全部填平建房了,城市也一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几十年的干旱年代里,北方旱区大量河流断流,这些河床要么被改造成农田,要么被各种工程拦腰截断,要么被建设成连片的居民区,甚至建成现代化的城市。

  提出北方汛情思维的概念,是为了更好地正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南雨北移这样一个气象周期到来,我们有相应的思维转变吗?我们在城市选址、建设、规划、设计上,有相应的考虑吗?


赞(5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8-04 08:23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1-10 17:26